科技
试药产业链揭秘:试药人普遍为钱
2014-09-02 06:32  浏览:573

    每一种药物的诞生,都要依靠一个特殊群体的贡献,在没有被他们尝试之前,所有药物都无法进入市场流通,这个群体被习惯性地称为“试药人”。

    最近,埃博拉病毒恐怖来袭,美国政府加快了研制新药的步伐,而前段时间却传出了由于药物副作用过多而停止人体试药的新闻。

    试药人的存在,对医疗发展有着极大意义,可以说每个人都依仗着他们享受现代医药的发达成果。可是在中国,试药人却像是阳光下的影子,总给人偷偷摸摸的印象,伴随着争议和矛盾,当然也带着一股金钱的味道。

    试药人不算一份职业,却往往能比正常的工作赚到更多的钱。近期有新闻爆料称,武汉有一群大学生成为了职业试药人,并且无视法律规定,频繁试药。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试药人三个月之内只能试一种药,但这群大学生里竟然有人三个月内进行三到四次试药,相当于每个月差不多试一次药。

    尽管知道频繁试药可能带来的伤害,这些大学生仍然选择了无视身体的损伤,原因只有一个:钱!

    试药人实录

    没有人愿意拿生命开玩笑,人们通常也明白试药并不是一份正规的职业,但仍然有很多人冲着不菲的报酬进入试药的圈子。

    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小罗(化名)和朋友2009年曾经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招募试药人的信息,一次3000多元。小罗的朋友动了心,于是硬拉着小罗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家医院体检。尽管自己不敢试药,但碍于情面,小罗还是陪着朋友去了。

    据小罗回忆,当时的体检非常严格,需要化验血液、小便等,在经历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小罗的朋友因为身体不合格被拒绝。

    “我朋友当时有些遗憾,因为那次所试的药物风险不是很大,对他来说,在医院呆上两天就能拿到3000多元非常划算,况且当时上大学家里条件不是很好,能够得到这样一笔资金确实可以缓解一些经济压力。”小罗告诉记者。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朋友献血拿了1000多元营养费,“你也知道,做其他的兼职赚钱不多,只有像这些钱来得比较快。”

    尽管非常缺钱,但小罗的朋友对于那些动辄几万的试药项目也仍然不敢尝试。“报酬几万块的对身体影响肯定很大,再说项目到底靠谱不靠谱都难说,还不如去献血。”小罗和朋友一样,也通过献血“赚外快”。但对于试药,他一直心存戒备。

    小罗与试药擦肩而过,和小罗不同,另一群年轻人大胆踏入了试药的圈子。

    据报道,武汉大约流动着1000多名试药人,他们之中大部分都为武汉各高校的学生。有记者爆料说,这些大学生大多通过QQ群、微信群等建立联系,有一个固定的牵头人,也就是俗称的“药头”作为中介,“药头”负责医院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流通。当有需要的时候,“药头”就会把信息发给有意试药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再经体检争取试药名额,而这些试药的学生基本上每次都需要抽血10次以上。

    其实在医院和医药公司的眼里,试药人也分“三六九等”,最受欢迎的试药人是医学院的学生。

    “学医的人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临床试验,因此在参加临床试验的时候比一般人要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邱仁宗说道。邱仁宗表示,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同样也是医学院的学生参与临床实验的较多。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田侃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陆有制药企业6000多家,每年有1万多种新药被批准注册,尽管这其中有90%以上都是改头换面的仿制药,但同样需要临床试验,因此,药商对于试药人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南京、北京、上海等诸多大城市,都少不了大学生参与药物临床试验。

    对武汉大学生试药族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试药的学生中有六成是因家庭经济困难“铤而走险”,剩下的四成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花钱如流水,急需现金补漏洞,还有一部分则是刚毕业的学生,薪资不如意只好靠试药赚钱。总之,试药人参加试药的目的只有一个——钱。

    神秘的药头

    在试药人圈子里,“药头”是十分神秘的角色。许多试药人可能都没见过“药头”的面,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名,但通过这些“药头”,试药人可以掌握到最新的试药机会。

    在采访的过程中,有部分大学生向《新民周刊》表示,高校里曾经有人发放有关试药的传单,但不是很常见。

    早年曾有媒体爆料称,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自己干起了“药头”的工作。在该篇报道中,学生小磊曾经是一名试药人,后来逐渐成为了“药头”,最先是找一些老乡或者熟悉的同学进行试药,然后再依靠参加过试药的同学去发展新的试药人,而这些信息一般都不会公开传播。小磊先后共组织了六七次试药活动,大约有两百名学生通过他的联系成为了试药人。

    如今,试药信息的传播方式更是与时俱进。记者在一些招聘网站上看到了有关试药的招聘广告,上面详细地写着“试一个星期休息一个星期再试一个星期,共计14天3600元,仅限男性,拒绝短信报名”,公司地址显示是“上海国家正规医院”,但并没有注明是哪一家医院,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王先生的手机号码。

    记者试着拨打该名男子的电话,但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随后,记者又拨打了另外四条试药人招聘信息中的联系方式。

    这些招聘信息都为今年8月前的信息,但所有“药头”的手机目前几乎都关机了。记者通过网络贴吧找到了一些被称为试药群的QQ号码,但却无法获得进入的资格。

    在微博这样的公众社交媒体上,记者也发现了招募试药人的信息。发布信息者称,自己是受朋友之托从QQ群里转发的消息,她自己则绝对不敢尝试试药这样的赚钱方式。而在她的帖子下面,有很多人留言询问试药的名额是否已满,表示想要参加试药。

    曾经号称北京最大试药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他们和试药人的联系主要依靠微信和QQ群,试药人会被用数字分类标注。该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会在试药群里发布药物名称、体检时间、入院时间、补偿金额、抽血样本量、试药人基本信息以及报名短信和报名方式等。像这样的机构北京大约有五六家。当被问及酬劳时,该名工作人员没有透露。

    一名职业试药人表示,每次试药后,中介,也就是所谓的“药头”会抽取一部分的钱作为中介费。上海的阿冰(化名)曾经接受过一项肿瘤药物的试药活动,在医院住了两天,医院回访了四个月,最后他拿到了1.2万元的报酬,而他的“药头”抽取了大约3000元的中介费。

上一页12下一页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发表评论
0评